所在位置:首頁 > 網站頭條 > 正文

深度關注 | 我是紅色講解員

作者:郭興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摘要:簡單的開場白之后,便是一場心靈的紅色之旅。從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再到西柏坡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們口中的紅色故事,描繪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
深度關注 | 我是紅色講解員

圖為西柏坡紀念館講解員用自己一套獨特的解說方式在為游客進行講解。新華社記者楊世堯 攝圖為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服務隊在為觀眾講解。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 

  河南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講解員董亞娜的忙碌比往年來得更早,“以前都是清明節(jié)后才到參觀旺季,今年是建黨一百周年,最近我們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五六千人。”董亞娜說,“從事講解員工作快30年了,忙并快樂著。”

  “歡迎來到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我是您的講解員董亞娜……”簡單的開場白之后,便是一場心靈的紅色之旅。從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再到西柏坡紀念館、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們口中的紅色故事,描繪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

  紅色故事講給別人,也講給自己

  1994年3月,16歲的董亞娜從某鐵路學院畢業(yè)后成為焦裕祿紀念園的講解員。焦裕祿精神,一講就是27年,既講給別人,也是講給自己,用她的話來說,“要先講到自己心里,才能講到參觀者心里。”

  紀念館重新修整布展期間,從挖掘研究材料,到赴全國各地征集焦裕祿生前使用過的物品,董亞娜每天早出晚歸,出門時兒子還在熟睡,到家時兒子已入眠。有一次,她和同事們開車去開封尋找當年焦裕祿臨終前交給大女兒焦守鳳的手表,車子剛好從家門口經過,碰到了在門口玩耍的兒子,她便下車和兒子打招呼。40多天沒見著媽媽面的孩子一下子跑過來抱住了她。

  “做講解員以來,我?guī)缀鯖]有過一個完整的節(jié)假日,但和焦書記在蘭考工作的四百多天比起來,又算得了什么呢?用焦裕祿精神來弘揚焦裕祿精神,我覺得自己還有無窮的干勁和力量。”董亞娜說。

  在河北西柏坡紀念館,90后講解員李紅杰說自己最喜歡的是毛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講的八個字:戒驕戒躁、艱苦奮斗。“毛主席用這八個字告誡全黨,我也用這八個字告誡我自己。”

  2014年4月,懷揣著“軍裝夢”和對“趕考”出發(fā)地的景仰,李紅杰從河北省石家莊市某藝術團轉行來到西柏坡紀念館,新的工作卻給了她當頭一棒:從家里坐三個小時長途大巴才到西柏坡,兩萬多字的講解詞只是基礎,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八批參觀者,腿腫到下不了床。“知道會苦,沒想到這么苦。”李紅杰笑著說。

  為盡快適應工作、提升自己,李紅杰堅持每天比其他同事早起兩個小時練習基本功,中午利用午休時間熟悉材料,日積月累,如今,她已成長為西柏坡紀念館的五星級講解員,接受采訪時,西柏坡的革命歷史隨口就來,說、唱、演樣樣都在行?;貞浲?,這位開朗的講解員聲音有點哽咽:“來西柏坡,對我自己來說也是一場‘趕考’,每當遇到困難或取得成績,我都會把講給別人的革命故事再給自己講一遍,想想毛主席那八個字,心里就少了些浮躁,多了份責任和厚重。”

  每一次講解,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是很多講解員共同的感受。“雖然看起來每天都在做一樣的事,但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改變和升華。”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講解員李欣曈說。在工作的第一年,她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xiàn)在已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把自己比作一棵樹,一棵曾經“光桿的樹”,講解中的點點滴滴,讓她日益枝繁葉茂。

  見證與感動每天都在發(fā)生

  “我給你說說昨天去看孫景坤爺爺?shù)氖聝喊?,感觸特別深!”遼寧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講解員裴亞男給記者講起自己親歷的動人情景。她說,當講解員,會接觸到很多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年齡的參觀者和革命前輩,讓自己感動的事幾乎每天都有。

  志愿軍老兵、“時代楷模”孫景坤,是裴亞男在講解中介紹的重點人物之一。老人家榮立一等功的證書就陳列在紀念館,他舍生忘死血戰(zhàn)沙場,退伍后深藏功名,帶領村民改變家鄉(xiāng)貧困面貌的事跡也早已熟記于心,卻從未見上老人一面。今年3月15日,裴亞男終于有機會去看望老人,圓了自己的夢。

  “講解時覺得他是高大的英雄,見了面更覺得像鄰家的爺爺,那么樸實,離自己那么近。”裴亞男說,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掛在床頭,雖然行動已很不方便,老英雄的軍禮依舊行得分外莊重。交談中,老人多次提到自己的腿不好,走不了路,要不還能做很多事。“爺爺這么一說,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了,無論什么時候,他想的都是怎么為國家和社會做點事。我要把老英雄的故事更好地講給更多人。”裴亞男說。

  感動,也埋在李紅杰的心里。2018年的夏天,西柏坡紀念館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參觀團”。一家七口,其中年齡最大的老人已有90多歲,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老人家坐著輪椅,考慮到當時紀念館還沒有電梯,李紅杰建議他們只在一樓參觀。沒想到,一家人卻堅持要全部參觀一遍。孩子們說,來西柏坡是他們一直以來的心愿,就是抬也要抬著老人全部看一看。

  一家人認真看,李紅杰細細講,為了讓老人能聽清楚講解的內容,李紅杰特意俯下身體,一句一句講給老人聽。平常五十分鐘可以看完的展廳那次花了兩個多小時。在第七展廳,李紅杰為一家人現(xiàn)場演唱了一首《支前民謠》,“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zhàn)場……”歌聲響起,老人家隨聲唱和、淚流滿面。

  “那一刻,我再也講不下去了,大家就在熱淚盈眶中靜靜地回味那些過往的歲月,我覺得自己身上滿是力量,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吧。”李紅杰說。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一位患病的孩子在父母陪伴下來看展覽,父親說,孩子最大的樂趣就是看革命歷史書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革命圣地延安來看一看;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一位老人在黨旗前肅立,艱難而莊嚴地舉起握拳的右手,看著誓詞一字一字地讀……采訪中,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講解員們的見證還在繼續(xù)。

  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下去

  朱淑華是從2018年7月開始擔任湖南省汝城縣“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講解員的,陳列館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就是她的曾祖母。

  “在觀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時,聽到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我非常激動,從小長輩們就經常跟我們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共產黨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會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好人。”朱淑華說,得知陳列館在招聘工作人員,她立馬放棄在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xiāng)當了講解員。“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故事,把黨的溫暖傳遞給更多人,這是我作為徐解秀后人應承擔的責任。”講解中,有些人對紅軍歷史很感興趣,常常會問到一些“課外題”,朱淑華就通過書本、電視、手機等不斷學習,不僅能做到對答自如,還可以根據(jù)不同游客的需要調整講解詞,做到“因人施講”。

  在陜西延安革命紀念館,如何讓青少年認真聽完將近兩個小時的革命歷史并有所感悟,曾是講解員王園園最頭疼的事。“孩子們的吵鬧聲經常讓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去講解,隨著參觀時間的推移,愿意跟上我的步伐、安靜聽講的也越來越少。”

  有一次,王園園帶自己的女兒參觀紀念館,她興致勃勃地為孩子講述西北革命根據(jù)地的發(fā)展,女兒卻一臉茫然:“媽媽,我好像沒有聽懂。”那一刻,她才知道,不是孩子們靜不下心,而是自己的講述出了問題。

  “讓孩子們因為我的講解增加對革命歷史的興趣和對祖國的熱愛,這是我工作的價值所在,必須跨過這個坎。”王園園說。為此,她專門研究撰寫了一套適合小學生的講解詞,對每一次講解中遇到的問題仔細分析,并認真觀察孩子們在參觀過程中的興趣點,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調動他們的熱情。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喜歡聽她的講解。一個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在聽完講解后走到王園園跟前說:“阿姨,你講得真好,我長大了也要像你一樣給大家講述這些感人的歷史和故事。”后來,這位小男孩成了延安革命紀念館的小小講解員。

  讓紅色故事走進更多人的心田,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下去,很多紀念館和講解員都在努力。

  焦裕祿同志紀念館成立了焦裕祿精神宣講團,進校園、進機關,為社會各界講述焦裕祿感人事跡,并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拍攝電影電視節(jié)目等不斷加大宣傳力度。

  西柏坡紀念館成立了講解員藝術團,嘗試在講解中唱民謠、打快板,還編排了《新中國從這里走來》《偉人風范》等紅色主題劇目,把講解藝術化,讓更多的人因為喜歡講解而喜歡上西柏坡,因為喜歡上西柏坡而熱愛接受黨史教育。

  延安革命紀念館專門針對青少年群體策劃了一系列活動,通過講述、多媒體和手工實操相結合等方式,讓紅色文化走進青少年的心田。


中共中央將召開2021年首場新聞發(fā)布會
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精神(五)將好作風弘揚在新時代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