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正,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家風正,則黨風端。我們家雖然沒有口口相傳的家規(guī)家訓,從小到大,父母一直以他們最簡樸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的子女進行言傳身教。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猶記得那天,我下班回到家,剛上樓便聽見大兒子哽咽的背書聲。待我走進客廳,兒子立馬沖過來,一邊抱住我,一邊眼淚汪汪地向我告狀說:“媽媽,因為不喜歡吃火龍果,外公看見我扔火龍果就生氣罰我。”看著兒子眼淚汪汪的樣子,我護犢心切,認為父親有點小題大作,脫口而出道:“一個火龍果而已,寶寶還小,沒有必要說那么重。”父親聽后,便語重心長地說:“一個火龍果而已?如果每個人都像你倆一樣浪費,那社會將會變成什樣?……你從去年開始不是一直在搞遏制餐飲浪費的檢查嗎?作為一個紀檢干部,律人首先要律已,不然如何去監(jiān)督別人。”我聽后頓時面紅耳赤。
父母是出生在50年代的人,正是三年困難時期,物資非常缺乏,經(jīng)常吃不飽,對糧食十分珍惜。從小吃飯,對我和弟弟也是嚴格要求,每餐飯都要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凈才能離桌,教小外孫學的第一首古詩也是唐代詩人李紳作品《憫農(nóng)二首》。
“外公,我知道錯了,火龍果雖然不是大米,但浪費食物是不對的……”說完,兒子拉著我與他一起去復背《憫農(nóng)二首》。
家風家教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正所謂孩子是父母的縮影,我們?nèi)粝虢逃煤⒆?,首先應從我們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家風,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親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帶頭以身作則。去年10月中旬,知道我準備請保潔阿姨打掃出租房時,只問了我“周末是否要加班或有緊急的事?”我回復說沒有后,父親便二話不說,直接讓我們一家四口,拿上清潔工具,與他一起到出租房打掃衛(wèi)生。我們到后,又對我們說:“知道你們年輕人現(xiàn)在很興請阿姨幫忙打掃衛(wèi)生,但你們要明白勞動最光榮,不能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懈怠。而且父母要懂得并善于利用一些日常家務,培養(yǎng)小孩認識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讓孩子涵養(yǎng)‘勞動最光榮’的傳統(tǒng)美德。”那天,雖然累,但我們一家卻很充實。
當父親從新聞中知道我們要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時候,非常贊同,認為黨史學習教育對我們青年人尤為重要,在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同時,可以激勵青年人秉承并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知道我們紀檢監(jiān)察機關(guān)也對黨史學習教育開展督查,更是對我耳提面命,在督查工作中,要堅持實事求是,不能走過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親仍然喜歡把我當作他的學生一樣,孜孜不倦地教育我。特別是自己從事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斗爭工作以來,父親就越發(fā)“啰嗦”,從一個小小的火龍果到遏制餐飲浪費行動,從在家鄉(xiāng)工作時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平常監(jiān)督”到現(xiàn)在遠離家鄉(xiāng)來桂林工作還每周定時打電話“查崗監(jiān)督”。有時真的很煩,但靜下心來仔細地想想,如果不是這位“老江老師”經(jīng)常性的嘮叨、提醒、教育自己,自己有時候思想上還真會松懈。父親不愧是我們家的終身“老師”,以其最樸素的言行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