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廉播 > 正文

八桂古代清官廉吏丨文壽華:案無留牘不私一錢

作者:曹麗萍 胡美玲
來源:廣西紀檢監(jiān)察網(wǎng)
摘要:文壽華(1790-1833),字鎮(zhèn)候,別字渠村,號西亭,自號“紫泉釣徒”,清代廣西玉林市玉林鎮(zhèn)大新村人。其著作《姓氏譜》、《啖蔗山房詩存》等流行于世。

  文壽華(1790-1833),字鎮(zhèn)候,別字渠村,號西亭,自號“紫泉釣徒”,清代廣西玉林市玉林鎮(zhèn)大新村人。其著作《姓氏譜》、《啖蔗山房詩存》等流行于世。

  耕讀傳家,學優(yōu)則仕。文壽華系文天祥第二十一代裔孫,文氏家族以詩書、耕讀傳家,教子孫勤學食廩。父讀書,子相從;兄進學,弟追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讀書向上風氣,造就了文氏家族勤奮、刻苦、獨立、鍥而不舍的精神,令不少人脫穎而出。家訓成為子孫的座右銘,讀書進學成為家族的風氣。因此,文壽華遵祖訓,揚祖范,自幼讀書勤奮,志向遠大。史料記載,他“資質超常,聰慧能文,震動鄉(xiāng)里,每考必奪冠。”時年,文壽華與蘇宗經(jīng)、鍾章元被稱為“鬱林三杰”。嘉慶二十一年(1816),“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文壽華,不負眾望,考中了第三十一名舉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會試,考取第七十五名進士,殿試二甲十五名,先后任過山西文水、介休、陽曲縣令、霍州直隸州知州和澤州府知府,三次被任命為山西會試主考官。

  宵衣旰食,勵精圖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山西省太原府文水縣任知縣,文壽華修政明刑,安靖地方。他宵衣旰食,留心政務,勵精圖治,結合當?shù)氐纳a(chǎn)生活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在完成朝廷賦稅的同時,盡可能地不勞民、不傷民,縣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史料記載,“惜費疏財,墊前任虧空九千余金”;整修書院振興文教;勸課農桑,發(fā)展生產(chǎn),獲得“文文水”的美譽。因政績斐然,勤政為民,道光元年(1821),他被任命為山西省兩科會試同考試官,為國選才。史料中曾贊壽華公:“吾所稱循吏者,不外廉能,以名進士,作吏十余年,所至皆有政聲,廉能二字庶幾無愧。”

  愛民如子,為政清廉。“宦情閑自云生岫,詩境清如月在廉”是文壽華為政清廉,淡泊名利的真實寫照。文壽華在陽曲縣任職期間,鄰縣孟縣突發(fā)蝗災,災情異常嚴重,百姓顆粒無收,幾乎陷入絕境。文壽華沒有袖手旁觀、明哲保身。他身先垂范,將自己的薪俸慷慨捐獻出來,再從公庫撥出大筆公款,作為捕蝗滅蟲經(jīng)費,濟民賑災。同時,他下令出動全衙屬公差,發(fā)動屬民滅蝗。數(shù)日間,孟縣飛蝗逐步被捕滅,禾苗賴以保存,減小了損失。道光五年(1825)文壽華調離陽曲縣知縣時,群眾牽衣頓足、百般不舍,赴省哭求留任的不下千余人。道光六年(1826),文壽華考核優(yōu)良,擢升為霍州直隸州知州。第二年,因清廷對西域用兵,霍州地屬交通要道,文壽華奉令征集大批戰(zhàn)馬人夫軍餉糧草,補給前線。他兢兢業(yè)業(yè)、多方籌集,不讓前線的將土缺衣少食。道光八年(1828),他再次被選為山西會試的主考官。道光十二年(1832)冬,他擢升澤州府知府。他因常年案牘辛勞,積勞成疾,于道光十三年(1833)卒于任內,終年四十三歲。

  “生無媚骨原非傲,官有清名不厭貧”是文壽華一生為官清正,勤政為民的真實寫照?!遏d林州志》中提到文壽華,稱他“愛民如子,案無留牘,不私一錢。”在十幾年的為宦生涯中,他始終將國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公忠厚正、兩袖清風,用實際行動贏得百姓愛戴和敬仰,名垂千古。(桂林市紀委監(jiān)委整理)

以風清氣正涵養(yǎng)綠水青山 全力推動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訪疊彩區(qū)委書記楊玉霜
桂林:監(jiān)督護航重點項目建設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