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頁 > 新聞廉播 > 正文

百年愛蓮心 一個村莊的廉潔文化密碼

作者:曹麗萍 王健勇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摘要:江頭村周氏家族尊崇周敦頤的《愛蓮說》,在愛蓮文化的滋養(yǎng)下,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幾百年來,周氏后人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nóng)事、重教化、救良民”,留下了許多清廉事跡。

  江頭村字廚塔,用來焚燒廢棄字紙,體現(xiàn)了古人敬惜字紙、尊重文化。

  青山綠水中的江頭村

  江頭村愛蓮家祠,大門懸掛對聯(lián)“世德鄉(xiāng)舉選,宗盟會法傳”,表達了江頭村民以先賢為榜樣、以道德相激勵的風范。 本文配圖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靈川縣紀委監(jiān)委提供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靈川縣九屋鎮(zhèn)江頭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村中的古建筑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江頭村坐落在湘桂古道上,地處靈川護城河甘棠江上游的護龍河西岸。村里的居民以周姓為主,為北宋“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理學家周敦頤的后裔。

  江頭村周氏家族尊崇周敦頤的《愛蓮說》,在愛蓮文化的滋養(yǎng)下,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幾百年來,周氏后人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nóng)事、重教化、救良民”,留下了許多清廉事跡。

古村古建 古色古香

  據(jù)《靈川縣志》記載,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周敦頤后裔周秀旺,從周敦頤故里今湖南道縣出發(fā),進入廣西后,輾轉(zhuǎn)于江頭村定居,迄今已有二十三代650多年歷史。

  江頭村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古民居138座。漫步江頭村,精美的古民居,聳立在如迷宮一樣的巷陌中,時光仿佛在此停了下來。江頭村的村巷,至今可見“秀才巷”“舉人路”等名稱。

  抬頭所見,青磚黛瓦在藍天下分外典雅,火墻馬頭昂首長嘯;門簪門墩多繪太極八卦,讓人想起了周敦頤的名篇《太極圖說》;門楣上懸掛的“父子翰林”“五代知縣”之類的牌匾,將宅院主人的光榮家史第一時間告訴來訪者。踏入古民居,室內(nèi)天井通天接地、四水歸堂,房梁屋頂彩繪金描,花鳥人物千姿百態(tài),石雕木雕栩栩如生。

  在眾多古民居中,愛蓮家祠具有重要地位。這座建筑坐西朝東,三開間,五進深,青磚包墻,硬山頂,占地1200平方米,始建于清朝光緒八年(1882年)。家祠的柱、梁、枋均著黑色,象征淤泥,四壁、樓面、窗欞著紅色,象征蓮花,表達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寓意。

  顧名思義,愛蓮家祠的主要功能是祭祀祖先。此外,它也是周氏家族培育子弟的地方。愛蓮家祠的第三進是文淵樓,共有兩層,上層用來讀書授課,下層“愛蓮堂”則用來舉辦禮儀活動。“愛蓮堂”中供奉著周敦頤的畫像,并張掛《周氏家訓》和《愛蓮說》。家祠內(nèi)的窗欞扇格也與眾不同,其造型分別設計成“循禮、遏制、慎言、親賢”等字樣,這些裝飾細節(jié)無不折射出周敦頤清白做人、潔身自愛的人格風范。

  愛蓮家祠對面的護龍河畔,有一座高10米的磚塔,塔身四角三層,名曰“字廚塔”,又稱“字庫塔”,是焚燒廢棄字紙的地方。古人對文字有神圣的敬意,寫有文字的紙張因而也是神圣的,即便是廢棄字紙,也不能隨意丟棄,每月初一和十五,會有人將其收集起來,放入塔中焚燒,并伴有一定的儀式。護龍河畔的這座字廚塔是江頭村民尊重知識、敬惜文字的見證。

  江頭村中有一口井,名為“金錢井”,又名“規(guī)矩井”。水井外形為正方形,井內(nèi)壁為圓形,方形井口倒映在圓形井內(nèi),像極了古代銅錢外圓內(nèi)方的形狀。外圓內(nèi)方何止是說錢或井的形狀呢,更暗含著一種處世哲學,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君子處世,在與各方保持良好關(guān)系的同時,要謹守分際,不做逾越規(guī)矩之事。

傳家有道 奉蓮指教

  一顆蓮心,一世廉性。

  江頭村中古民居的扇格、窗欞、雀替等構(gòu)件,人們喜愛飾以鏤花,其中以蓮花最多。村中的巷道,村民們用鵝卵石鑲出蓮花和其他圖案。由此可見村民們對蓮有多么熱愛,而這根源于周敦頤對蓮的熱愛。

  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五月,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問世。這篇僅119字的文章,托物言志,言廉潔而入世、入世而廉潔的君子之志。周敦頤詠蓮,也是在詠自己。清人林云銘曾說:“濂溪(周敦頤號濂溪)得千圣不傳之緒,所作《愛蓮說》,實借題自寫其所學耳。”宋代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曾評價周敦頤“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到底是一代文宗,“光風霽月”四個字不僅貼切,更令人對周敦頤增添了幾分景仰與敬重。

  對于江頭村民、濂溪后人而言,對周敦頤的景仰與敬重,已經(jīng)超越了尋常意義上的血緣認同,而成為向往不已、追尋不止的精神家園。

  清道光年間,周氏后裔吸收先祖周敦頤的理學精髓,傳承“愛蓮文化”,歸納總結(jié)了《周氏家訓》,共80句320字,每句4字。它言簡意賅、便于誦讀,總結(jié)了周氏家族的治家之道,對于端正家風、振興家聲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氏家訓》曰:“周家尋根,源周公旦;先祖濂溪,理學先驅(qū)”,以本家先賢開篇,教導后人不忘根本,以先賢為榜樣。“吾家風尚,素為嚴謹;規(guī)行矩步,奉蓮指教”,揭示出與其他家族治家的不同,就在于尊崇周敦頤的《愛蓮說》,將清廉放在重要位置。“衣食儉樸,不倡奢耗;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既然將清廉放在重要位置,自然提倡簡樸、反對奢侈,同時強調(diào)生活中要遵從倫常,這正是理學家最為關(guān)注的話題,凡有違背倫常之事,要立刻消滅,以免敗壞家風。

  《周氏家訓》又曰:“仁慈隱惻,溫恤關(guān)照;憫困之人,挺身相救”,強調(diào)以仁愛之心,關(guān)懷弱者,救濟弱者。“出仕為官,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務民;任官存君,豈計身家”,對于家中出仕者,當效法周敦頤,為官清廉、為國分憂、解民倒懸,在國與家產(chǎn)生沖突時,當不計小家之利,而以國家利益為上。

清廉為官 名載史冊

  中國古代民居不僅是生活的居所,也是生活理想、生活經(jīng)驗的展示空間。

  愛蓮家祠里懸掛著“門開能德,家承賜書”等對聯(lián),告訴周氏子弟勿忘先賢的美德、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在古代社會,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是開創(chuàng)自己事業(yè)的重要方式。然而,寒窗十年豈容易,家祠里懸掛的寓意“心誠功就,水滴石穿”的字畫,告誡周氏子弟唯有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歷史中,周氏子弟做人為官均秉承周敦頤《愛蓮說》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德,明清以來計有163位出仕為官,他們大多數(shù)都能做到廉潔奉公,從而造就了為人稱道的“百年清官村”。

  在周氏家族清官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朝的周履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周履謙考中舉人,歷任黔江知縣、簡州知州、順慶府同知等職。周履謙自律極嚴,以“貪一文斷子絕孫,冤百姓男盜女娼”起誓,敢于發(fā)如此堅定的誓言,需要道德上的勇氣。周履謙所任多為地方官,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在黔江任上以“精明強干,治盜最嚴”著稱,致力于為百姓營造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在簡州任上鼓勵州學學生認真讀書。他歿于四川任所時,家無余財,當?shù)匕傩崭衅涠鞯?,自籌旅資,不遠萬里將其靈柩從四川送回廣西老家安葬。

  周履謙的兄長周履泰亦是一位好官,兩人的名字應當取自《周易》中的謙卦、泰卦。周履謙、周履泰為“兄弟舉人”,周履泰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中舉人,兄弟二人接連中舉,一時傳為美談,也激勵著后人,在此之后,江頭村科場捷報不斷。

  周履泰在浙江任知縣時,興修水利,植樹種果,使當?shù)匚锔访窨?。他獲得上司稱贊“非百里才也”,而是可以治理更大的地方、更多的百姓的人才。由于他“性孝友,大公無私,急公好義,愛民育士,恤獄慎刑,士無私謁,民不認欺”,獲賜進士出身。

  周履泰之子周啟運,道光六年(1826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在河南任知縣時,創(chuàng)辦鄉(xiāng)學,恢復書院,親自授課,編纂志書;整治河道,消除水患;妥善處理前任積案千余起,獲得百姓交口稱贊。他告老還鄉(xiāng)后,熱心鄉(xiāng)里慈善事業(yè),興建了“大官橋”“九屋周氏義渡”等設施方便民眾渡河,還重修了盤古廟,稱贊盤古的偉大功績,認為后人當報本反始。

  “桂林十大才子”之一的周冠,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在鄉(xiāng)試中獲第一名,即解元,十一年后高中進士。周冠為官愛民如親、鐵面無私,任河南汝寧知府四年,“贐以千金,不受”,除暴安良,斷案七百余起,而無一冤獄,民眾呼為青天。周冠曾在河南發(fā)生饑疫時,捐薪販粟施藥,救活百姓二千余人,被民眾稱為“救命大夫”。離任后,當?shù)孛癖姼袘哑涔Φ?,立?ldquo;去思碑”三十余處。

  歷任教諭、訓導、知縣等職的周允齋,勤于政事,潔己愛民。尤為村民稱道的是他的樂善好施,他家的宅第有五進之深,由于本寨上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出村勞作,要繞行數(shù)里,且路面泥濘坑洼,很不好行走,他主動將自家第五進堂屋拆除,讓出一條路,便于村民行走。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江頭村清官的故事,在一篇文章中是講不完的,我們從中選取了五位名賢,力圖展現(xiàn)他們?yōu)楣偾辶酚诜瞰I。

  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自明清以來,江頭村周氏一脈先后出過秀才170余人、舉人25人、進士8人、庶吉士7人;出仕為官者163人,五品以上達37人;任職地方涉及全國14個省;在京城任職16人。

  在江頭村,“兄弟舉人”固然是美談,但這樣的美談還有很多,如“父子進士”“父子庶吉士”“父子翰林”“一門兩進士”“五代五知縣”等。一個村落能夠在長達數(shù)百年的歷史中接連涌現(xiàn)有官聲的官員,這是十分難得的。探究這背后的文化基因,愛蓮文化功不可沒,在先賢的指引下,后人以蓮為美、以廉為榮,寫就了廉潔愛民的動人詩篇。

  清風廉韻,山水同輝。當我們在欣賞那令人陶醉的桂林山水時,請不要忘記這片山水孕育了江頭村,孕育了一片愛蓮之心、愛廉之心。這片廉心自大儒周敦頤而來,經(jīng)歷后人的詮釋更加豐厚,而今這片廉心捧在了我們的手心中,唯有加倍呵護,才能更加動人。

桂林:強化政治監(jiān)督 提升監(jiān)督質(zhì)效
桂林:緊盯“關(guān)鍵少數(shù)”加強“一把手”監(jiān)督
清廉桂林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頂部^